新闻中心

【温州都市报】医生详解癌痛治疗的误区,提醒患者规范用药

发布时间:2017-04-20

 

 

        本周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卫生组织在癌症患者调查中发现,80%调查对象最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疼痛。癌痛折磨人,让不少患者丧失求生意志,“能忍则忍”、“怕止痛药上瘾”的错误认识,让他们没有及早治疗癌痛。医生提醒,其实癌痛不必忍,止痛很安全。
 
      龙湾一医规范癌痛治疗,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8岁的小刘,去年腰部不舒服,结果一查是乳腺癌晚期骨转移。夜间持续性骨痛令她寝食不安,体重从60公斤降到35公斤。忍无可忍之际,她住进了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小刘的疼痛评分为9分,医生马上给她用了吗啡止痛针镇痛。半小时,小刘的疼痛开始缓解。随后,护士每隔几小时就来评估一次,当天她睡得很踏实。
        有调查显示,晚期的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则升至60%~80%,其中1/3为重度疼痛。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首要任务就是控制患者疼痛。
         去年,龙湾一医“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经相关部门评审通过,成为我市县级医院首批成功创建该病房的医院。该院副院长张万里介绍: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至少要有一个治疗小组,医生、护士上岗前需经专门的培训,根据每一位癌痛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美癌症患者对癌痛治疗的认知差异
        癌痛与一些慢性痛不一样,癌症一旦进展,疼痛感会越来越重,一味忍受,不利于癌症治疗。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负责人、外科副主任医师张伟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把疼痛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中国人对待癌痛的观念与国外差别大,比如美国的吗啡(止痛药)消耗量是中国的100多倍。国外很多癌症患者认为只要出现疼痛就需要治疗,疼痛控制了再进行其他治疗;但中国人倾向于忍着疼痛先治疗癌症,最终导致患者在忍受剧烈疼痛中接受放化疗,这样无疑不利于治疗癌症。因此,应该把癌痛治疗和癌症治疗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越早治疗越好。
      “规范化治疗癌痛,可以增强患者身体的抗病能力,并增强战胜肿瘤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患者接受抗肿瘤其他治疗的效果也会更好。”张伟说。
 
      长期用吗啡止痛很安全,不会成瘾
       “我们有一套很严格的评分办法。病人入院后,我们先对他进行第一次疼痛的评估。”该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护士长张建华介绍,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选择相应的数字,其中0分无痛,1~3分属于轻度疼痛,4~6分属于中度疼痛,7分以上就属于重度疼痛。同时,护士每天多次动态评估疼痛,看药物总量能不能达到止痛的目的。“癌痛病人不是疼了才给药,而是按‘三阶梯’原则按时给药,等到你疼时再用药就已经达不到治疗目的。”张建华说。
        癌痛规范化治疗强调对疼痛的评估,还要讲求药量个性化,以最小的药量达到最大的止痛效果。不少癌痛患者常错误地认为“止痛药会成瘾”。其实,癌症晚期疼痛病人止痛常用阿片类药物(俗称吗啡),是缓释制剂,可以维持12小时的镇痛,由医生为患者规范使用,即便长期应用也很安全,不会成瘾。当然止痛药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但用药3~5天,待胃肠道适应后,呕吐会消失。另外,便秘虽长期存在,但也有处理的方法。

温都记者: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