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温州商报】护士上门帮换药,还不收费,这事就发生在温州

发布时间:2017-04-07

 

专科护士上门帮助换药,并且进行康复指导,还不收费,这样的“专属医疗模式”可不是国外才有的,我们身边就有。
日前,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推出了“护理延伸公益服务”举措,其中之一便是“上门随访”。此外,护理团队还自制视频,不定期去社区为老人进行健康宣教。而该区另外一家医院——温州市龙湾区人民医院,从去年开始也在提升护理部的技能水平,打造出一支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团队。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护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帮患者测量体温、血压等,而是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优质护理的内涵。
 
洗伤口、换药,忙了2个小时   
患者家属给“上门随访”点赞
家住龙湾区瑶溪街道的邵大爷今年95岁,因为长期卧床得了压疮,上个月,他在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了半个月,伤口明显好转。邵大爷不想再继续住院了,家人只好接他回家。但是邵大爷的伤口还没痊愈,责任护士张建华一直惦记这事儿。后来,张建华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上门为邵大爷换药。清洗伤口、换药,张建华花了2个多小时。
邵大爷的儿子在一旁连声感谢,并竖起了大拇指。他说:“我爸的脚烂得发臭,家里的小孩子都不愿意靠近他。但是医护人员却一点也不嫌弃,我从来不知道医院还有上门换药这样的服务。我要给这样正能量的医护人员点赞!”
该院护理部主任许晓敏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护理部推出了“上门随访”服务。医院各病区根据专科特点,筛选出院后需要上门护理的患者,比如骨科病区主要针对骨折后需要功能锻炼的患者;内科病区主要针对慢性病患者等,由责任护士上门为他们提供后续的疾病健康指导和康复护理。不仅有护士,责任医生也加入到“上门随访”的医护团队中,将院内的医疗服务延伸到了院外。
目前,我们已开展‘上门随访’两次,除了邵大爷,还有一名女性骨盆骨折患者。骨折患者的康复十分关键,而且每个时期的锻炼也都不一样。加上该患者年纪也大了,我们担心她会出现其他并发症,于是决定上门为她进行护理指导,教她如何翻身,教她的家人怎么给她拍背以防肺部感染等。”许晓敏表示,一般来说,筛选出的这些需要“上门随访”的患者,往往一次上门是不够的,都需要多次上门才能让患者康复。“我们也不会以‘太远’为由拒绝上门,只要是确实需要我们上门服务的患者,我们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
 
自制视频、用温州话宣教 
护理团队玩“跨界”
上门随访”其实并不是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的第一个“惊人之举”。“护理延伸公益服务”举措中还有一项是进社区宣教,不过跟别人的宣教不同,他们是温州话版的。
有几次下去宣教,就有老年人跟我们反映说听不懂。事实上,我们的宣教对象主要为老年人,如果他们听不懂,那我们宣教的目的就达不到了。于是一个想法就蹦出来了,咱来温州话的吧。”护士长陈小琼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有亲和力”,她也正是这温州话版宣教的“主角”——主讲人。“之所以推举她,是因为她的温州话讲得很好,人又和善,好沟通,技术也过硬。”许晓敏说到陈小琼时,非常赞赏。不过陈小琼接下这活儿时却并不轻松,但她没推托,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把医学术语变成老年人一听就懂的词儿。
刚开始真的挺难的,很多医学术语,温州话没办法翻译,我就到处问,家里人啊、一些‘老温州’啊,甚至不少患者的家属,像教师等,都被我问了个遍。”陈小琼说,能解决的自然好,解决不了的,我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后来就想到给老年人讲故事、讲案例。平时我就多跟老年患者沟通,看他们需要什么,然后把这些都放进宣教素材里。“前几次真是抓狂,每次做好PPT,我便准备温州话版的,然后对着镜子开始讲,看哪些还不足。有时候我还会随便抓几个人当‘听众’,征求他们的意见。”陈小琼笑说,好在进行得还算顺利,每次听到老年人说“听得懂”时,她高兴坏了。
自制视频最初是用在院内的一些课程上的,结果也被这帮爱折腾的护士用到了对外宣教上。进行科普宣教,光有理论还不够,护理工作实际上更注重操作,于是我们才想到可以做一些视频,直接放给老年人看,一目了然。许晓敏说,视频拿出来就像一个标准一样,不允许有丝毫偏差,所以每次都得拍好多遍,发现一点瑕疵就得重来,还得请信息科、宣传科的同事帮忙进行后期制作。拍视频也是件耗时耗精力的事儿,不过拍出来也是相当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