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温州都市报:懂爱的天使——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护士的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6-10-28

 

懂爱的天使
——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护士的那些事
我去过很多的医院,还是觉得这里的护士最好,因为和亲人一样,有着浓浓的人情味。
我对这里的每一位护士都很满意。”
护士服务态度极好!”
……
一说到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住在这的患者和家属就如数家珍。
护士的举动让我感受到尊重”
阿公,今天感觉舒服点了吗?”
阿婆,多穿件衣服,别受凉了。”
……
这里的护士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不直呼患者姓名或床号﹐而是亲切地称呼“阿公﹑阿婆”等;查房、巡视时,会弯下身和躺在床上的病人谈话,没有丝毫的矫情和做作;进行各项操作中,会不断询问患者的感觉和需要,直至操作的完成,即使对神志不清的患者也是这样。
或许有人会问,面对神志不清的患者,护士有解释告知的必要吗?
患者是人,是人就有知情权。不管什么病人,都有权知道自己在进行什么治疗和护理。”医院护理部主任许晓敏说。
79岁的谢志高患有强直性脊柱炎40余年,10天前因脑梗死住进内二科。虽然谢志高神志不清,表情淡漠,但责任护士姜秀林每次给他翻身、压疮护理时,都会柔声告知老人。
阿公,现在我给你翻身了。”
阿公,现在我给你脚上按摩下。”
……
每个步骤姜秀林都向谢志高解释。
护理操作完成后,姜秀林还不忘帮老人掖一掖被角。
在这里,我能感受到护士对我老伴的尊重。”谢志高的妻子说。
50岁的张大伯因中风住进内二科,他无儿无女,住院期间身边连个陪护人都没有。
一天夜里,护士项康华巡房时发现张大伯小便失禁拉在床上,裤子、床单全被尿液浸湿。项康华轻轻唤醒张大伯,征得他同意后,拉上床帘,轻手轻脚帮张大伯擦洗干净身体,换上干净的裤子、床单。
张大伯感动地说:“尿床让我觉得很难为情,但护士不仅不嫌弃,还特别照顾我的感受,护士的举动让我感到很受尊重。”
护士比我们子女还贴心”
80岁的徐大爷是位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刚入院时,徐大爷情绪非常低落,拒绝治疗,责任护士陈媚给他打针时徐大爷还会拧她的手臂,把陈媚的手臂拧得淤青。
徐大爷是病人,我怎么能和他计较。”陈媚说。考虑到老年痴呆患者特别渴望亲情,陈媚一有空就跑到病床旁与徐大爷聊天谈心,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陈媚还瞒着徐大爷联系到他的家人,让其家人尽量多来医院陪陪他。
在护士和家人的共同关心下,徐大爷开始配合各种治疗,还经常跟护士们唠家常,和以往情绪低落的样子判若两人。
徐大爷出院时,他的家人非常感谢,特意写了感谢信送给护士们。
76岁的王宝友是位癌症晚期患者。病魔的摧残,使得王宝友神志模糊,骨瘦如柴。张曼微是王宝友的责任护士,一有时间,就过来安慰、鼓励王宝友。
怕老人听不到,张曼微就凑近王宝友的耳朵边轻声和他说话,“阿公,今天舒服点了吗?”“阿公,今天外面的阳光真好,等你精神好一点,我推你去外面晒晒太阳。”……即使王宝友没有回应,张曼微依旧时不时地过来和老人说话。
一个多月后,张曼微和王宝友说话的时候,王宝友眨了眨眼睛回应她,这让张曼微和王宝友的家属特别惊喜。
王宝友的儿子说:“住在外科2个多月,每天护士都要来好多次,问候、寒暄,比我们做子女的还贴心。”
护士的宣教让我懂得很多知识”
医院处在城乡结合部,服务对象多是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文化程度、个人修养等方面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所以与他们的沟通和宣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
为了让病人理解健康知识,护士们宣教时各显神通。有的亲身示范,手把手指导,有的利用图片、漫画进行形象教育。
我们定期举行讲座,年纪轻点的还好,年纪大点的阿公、阿婆们边讲边忘。”内一科护士长娄伟慧笑着说,“所以我们都采用‘碎片式’宣教,就是除了集中式健康宣教以外,护士利用护理的每一个环节,见缝插针地反复宣教。”
74岁的项翠香是位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控制不好,住进内一科病房。几次糖尿病讲座后,责任护士发现老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得不大好,于是利用查房、巡视、打针、发药等护理环节,边操作边将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传递给老人。
住院一个多月,项翠香不仅学会了正确打胰岛素、测血糖,还知道了应该怎样吃,怎样运动。年纪大了,记性变差了,这些小姑娘特别有耐心,我记不住她们也不嫌麻烦,反复地教我,我现在懂得很多知识。血糖控制得也很好。”项翠香说。
现在,项翠香还当起了“义务宣讲员”,经常到其他病房给糖尿病患者讲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我们的护理对象是人,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所以人文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副院长王冬叶说,“我们一直倡导做‘有人情味的医者’,将人文关怀化为医务人员内在的素养。我们的护理团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病人感受到人文关怀所带来的亲切和温暖。”
一句句阿公阿婆,一声声亲切问候,让病人如沐春风;
一次次言语交流,一手手贴心护理,让病人舒适温馨。
医患之间的爱,在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护士的手中不断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