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报告看不懂?超声科医生教你这样解读...
发布时间:2021-06-11
每次体检后
收到体检报告时
总是稍稍莫名有点紧张
深呼吸一口气一看报告单:
![](http://xhwy.tupum.com:81/UpLoadFiles/Image/微信图片_20210611145234.jpg)
很多人发现“甲状腺结节”后
非常恐慌
甚至觉得离“癌症”不远了
其实......
结节并不等同于癌
临床上,
只有5%-15%左右的甲状腺结节
才是恶性肿瘤
目前
B超是甲状腺结节筛查的
首选检查手段
可以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因此,能够读懂超声科医师
出具的甲状腺报告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下面
龙湾一医超声科
副主任医师何海峰
带您看懂“甲状腺报告”
甲状腺B超有什么功能?
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而B超检查是判断该疾病的最佳手段,发挥着以下作用:
1、甲状腺内有无结节;
2、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及数目、生长位置及血流情况;
3、甲状腺结节的物理性质(实性、囊性、囊实性);
4、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是可疑恶性;
5、甲状腺恶性结节侵犯的范围(是否侵及包膜);
6、颈部是否有可疑淋巴结;
7、跟踪甲状腺结节的生长及变化情况;
8、随访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效果。
如何读懂“TI-RADS”分级?
大多数人拿到甲状腺B超报告,一般都会看到“TI-RADS分级”的字眼。
“TI-RADS”是一种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它非常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超声医生根据这个系统对所发现的结节进行分级诊断。
级别越高,恶性结节(即甲状腺癌)的可能性越大。
一般“TI-RADS”分为6级:
1级——阴性,超声显示腺体大小、回声可正常,无结节、囊肿或钙化;
2级——检查所见为良性,恶性肿瘤风险为0,均需要临床随访;
3级——80%可能为良性,恶性肿瘤风险<5%;
4级——恶性的可能比例为5%~85%;
(4A恶性可能5-10%,4B恶性可能10-50%,4C恶性可能50-85%,恶性预测值仅供参考,需及时就医明确)
5级——提示癌的可能性很大,大于85%;
6级——细胞学检查确诊为癌。
什么是钙化?
有些人的甲状腺报告中,除了“结节”,还有“钙化灶”。那什么是钙化灶呢?
钙化,尤其是微钙化,对甲状腺结节来说是一个特异性很高的恶性特征。
- 根据钙化的大小、形态将钙化分为微钙化、粗钙化。
- 根据钙化的分布特征可表现为簇状钙化、弧形钙化、环状钙化。
简单点说,在甲状腺发现的钙化灶,颗粒越小,如微小钙化,恶性程度更高。
此外,虽然以前认为粗大钙化是良性结节的特征,但近年来也有粗大钙化的结节最终诊断为恶性。
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的恶性征象
在超声检查报告中有以下这样的描述,大多为恶性征象:
1) 极低回声
2) 垂直位生长(纵横比>1)
3) 边缘不规则
4) 微钙化
不过,单个超声特征并不足以判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尤其是针对某些不典型的结节。因此当看见报告中有血流信号、边界不清等或者钙化等描述时不必惊慌,以B超报告的最后结果为准。
医生提醒
若是甲状腺B超结果出现疑似恶性的情况,都要经过穿刺活检才能最后确定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