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今日龙湾】龙湾医生开创壤塘超声新技术

发布时间:2019-04-26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如果说10个月前,何海峰还在纠结如何适应高原生活的话,那么如今,脸颊上两坨高原红则是对这段适应最好的佐证。作为温州对口支援阿坝州壤塘县的专业技术人才,去年7月下旬,何海峰踏上了壤塘的土地,也踏上了他开创壤塘超声新技术的征程。
 
“到四川去,让所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到四川扶贫,能让我所学的东西发挥更大作用。”被问及为什么来壤塘时,何海峰如是说。
何海峰是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从事超声工作已有18年,经验丰富。2018年7月下旬,何海峰得知温州市政府将派遣专业技术人才前往壤塘县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扶贫协作消息后,主动请缨支援壤塘的医疗扶贫工作。
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3298米,年平均气温4度,为藏族聚居区,是阿坝州最偏僻、最贫穷、最落后的国家重点扶贫县。刚到壤塘县,何海峰就出现了头晕、头痛、恶心等高原反应。“那几天是最难受的,白天只能靠吃‘红景天’、吸氧来维持,晚上是一定要靠‘安定’才能睡着的。”回忆起刚来时的情况,何海峰苦笑了一声。
当时,何海峰帮扶的壤塘县藏医院开展超声项目很少,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及患者对超声新项目开展的需求,何海峰积极带领该院超声科医生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如心脏、血管、胎儿系统超声筛查、甲状腺、乳腺超声检查,满足了临床检查需要,填补了壤塘县多项医疗空白。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带出一个好医生,就等于建设一个好科室。在何海峰看来,援建工作不光是出人、出物,更重要的是传授先进观念和技术,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可能我以后会离开,但是如果他们学会了技术,这样医疗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何海峰说。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何海峰积极开展医疗教学工作。白天,他边上班边坚持操作带教;晚上,他熬夜制作教学PPT课件。即使冬季夜晚的温度降至零下20度左右,泼水成冰,他仍坚持披着两件军大衣在冰冷的宿舍里准备教学课件。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对藏医院和当地疾控中心及妇幼保健超声科医生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如今,壤塘县藏医院超声科医生在何海峰的指导下业务水平大大提升。
19岁的桑尕姐是一次何海峰下乡义诊时遇到的病人,被腹部胀痛困扰了几月,但因为她家地处偏远,家庭又困难,一直没到医院检查。虽然她不是扶贫义诊的对象,但何海峰还是帮她做了B超。检查中,何海峰发现桑尕姐肝右叶肝包囊虫,询问得知她有生吃牦牛肉、喝生水的习惯,于是耐心地对她进行了肝包囊肿防控知识宣教,同时联系义诊队中的疾控人员,给桑尕姐采血检测,让她可以享受国家对藏区肝包囊虫病免费治疗政策。义诊结束后,何海峰还给她留下电话号码,便于随访联系。这让桑尕姐非常的感动。截至目前,何海峰共接诊了3000余名百姓。
 
壤塘路远,最愧对的还是家人
“我来的时候,小儿子才3个月,大儿子也才10岁,我妻子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兼顾老人,很不容易。”说起家庭,何海峰一脸的愧疚。
何海峰的爱人是一名医院文员,平时工作忙碌又辛苦。援藏的这段时间,照顾孩子和家里老人的责任就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孩子夜里发烧了,她独自一人抱着孩子去医院看病、挂点滴,等到孩子恢复健康了才告诉何海峰,怕影响他的工作。对此,何海峰感觉非常的歉疚:“家里人需要我,可是答应了来这里,我也只能用更好的工作来回报他们的担待了。”
悬一把妙壶,点一盏明灯。何海峰用自己的努力克服各种现实困难,无怨无悔在藏区医院坚守。他在日记里写道:“我要给藏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医疗帮扶,要对得起藏区百姓献给我的哈达和敬给我的酥油茶。”
记者陈智慧 通讯员陈密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