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都市报】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眠
发布时间:2019-03-22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公布的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存在失眠人群高达42.5%。其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过失眠的经历,轻的很快调整过来,重的就成为一种疾病,不仅影响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更令患者痛苦万分。失眠有哪些原因造成?如何走出失眠?本期《名医》栏目邀请与失眠患者打交道二十余年,帮助无数患者走出失眠的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张国权与大家聊一聊相关话题。
坐沙发轻易睡着,一躺床上就失眠
“我刚工作的那几年,失眠患者并不常见,而近几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电子产品发达等原因,失眠人群越来越多,涵盖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张国权每次坐诊时,总能碰到形形色色的失眠患者。
“医生,我每天坐在沙发看电视,很容易睡着,可是一躺到床上,想要睡好觉时,便翻来覆去了,常常是熬到凌晨三四点,仍无睡意。”50岁出头的刘先生无奈地向医生求助,三个多月来,他一直被失眠所困扰,为此白头发越来越多。
38岁的王女士,备孕二胎一年时间,可肚子一直没有动静。“睡得好、身体好,才容易怀孕。”王女士每晚强迫自己早入睡,可躺在床上,脑海里就浮现各种亲友的催生声音,导致入睡困难,常常整夜失眠。
“这两个病人经过评估,都有焦虑,主要是对失眠有恐惧心理,害怕失眠而引发的失眠。”张国权介绍,这样的情况在失眠患者中较为常见,睡眠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果强迫自己入睡,夸大失眠对身体的危害,对失眠产生阴影,并在睡前进行自我暗示,就会增强对失眠的恐惧,产生焦急、烦躁等心态,更加无法入睡。
失眠老年人很多,与疾病、社会心理有关
“有一个小伙子,素日身体健康,但最近白天情绪烦躁,晚上入睡困难、多汗、多梦,到处看失眠均未见效。我让他做一个内分泌检查,结果发现他患有甲亢,原来失眠是甲亢引起。还有一个老年患者,晚上经常感觉腿部有虫子爬,需要时不时按摩或抖抖脚才能入睡,久而久之就失眠了,其实他是由于“不安腿综合征”导致的失眠。”张国权表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比如精神刺激、环境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各种疾病等,由于疾病引发的失眠,或者由于疾病带来的焦虑而导致的失眠,都要对引发失眠的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
“在我的睡眠门诊中,老年人占了大部分。” 张国权主任分析,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有慢性疾病影响而伴发的失眠;有生理方面,比如褪黑素分泌不足造成的失眠;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如退休、空巢、丧偶等。
“老年人退休后,社会上和家庭中的地位降低,社会角色反差较大,如果心理上没有及时调整过来,就会引发失眠。” 张国权主任建议,老年人应该丰富自己的生活,多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社团、学习班等社会交往活动,有助于预防失眠。
合理用药可打破失眠的恶性循环
“由于紧急事件或应付考试,偶尔失眠一两个晚上,不要紧张,往往应急事件过后,睡眠能够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一周出现3次失眠,且持续1个月应就医。” 张国权主任表示,严重的患者往往需要服用安眠药,但不少患者拒绝,认为药物会上瘾。其实,合理的使用“安定类”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打破失眠的恶性循环,为下一步的调整做准备,只要按医嘱注意用量及使用时间,可以避免药物依赖甚至成瘾。只有长时间、大量服用强效或多种安眠药才会有药物依赖风险,所以没有必要谈“药”色变。
张国权主任表示,不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注意以下生活事项,对于提高睡眠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睡眠时间要规律,不要打乱自己的生物钟。
●睡前“五不”,即不要吃太饱;不要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和浓茶;不要过量饮酒;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不要看引起大脑兴奋的电视、书籍。
●睡前放松,放下白天的思想包袱,泡个脚,泡个温水澡,听舒缓的音乐,身心放松,有助于入睡。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卧室内光线应柔和、暗淡,温度要适宜,并且尽可能保持安静。
温都记者丨张晓